星期三, 2月 25, 2009

上升旗山走走


步行地圖

Ayer Itam巴剎

抗日紀念碑

纜車

情人節跟女友上升旗山一趟,本來想像之前那樣乘搭公共交通,但是由於有順風車就搭順風車了呵呵.到了Ayer Itam,在那裡一帶步行在那窄小的街道,跟巴士還有小販爭奪位子,買了一袋甘蔗水,一路上喝,一路拍照,由於不知道小路的關係,我們由大路走去升旗山,前面有一個紅毛遊客也是在走著,經過了華僑機工抗日紀念碑後往左去大約20分鐘就到了.車站是舊式英式建築,我們買了車票,進站等纜車,車站裡人山人海,擠的水洩不通,差點沒有變成淡汶餅,冷氣沒有操作,廁所也不太方便,大約十五分鐘纜車到了,大夥人一起爭著上車,小小的纜車我真擔心不能負荷我們的重量.纜車裡空氣不太流通,雖然有風扇,但是還是很熱,前面有一對朋友一直講話講不停,有點干擾我的聽覺.纜車再上大約到了400公尺,開始涼了,沒有那麼辛苦了,轉了一次車過不久就到了目的地.

山上的豪宅

山上很多蜘蛛


山上都是英式的大房子,一些是私人的還有一些是度假屋,一個小食中心,一間明貴餐廳,還有回教堂以及興都廟,大約一個小時多我們來回走馬看花,還不太熟悉那裡.Canopy已經關閉了,還有那個山道我們不會走,只是看見一些人酷似登山客不懂從哪裡串出來,留到下次去研究吧!下山的時候車站也是滿人,大家都等的不耐煩,還有人插隊,好不容易半個小時一趟的纜車到站了大家一窩蜂上了車,下山去.下次只好在沒有人的周日來比較好.到了終站,我們打算步行到Ayer Itam去用午餐,這次選小路了,起初不敢走,但是看起來都是華人的屋子才放心走進去找出路.走了不久在太上老君的牌樓下走了出來,早上的長路看來是冤枉路了哈哈..

太上老君的路口

靜思書軒

吃了午餐,再上極樂寺去看看,沒多久就乘搭201號(印象中是這個號碼)的巴士回Georgetown,在靜思書軒坐坐消除疲勞,接近傍晚才坐渡輪回北海.

星期二, 2月 17, 2009

亞庇的一些建築

馬來西亞建國紀念碑

加雅街老店

也許是全馬最長的天橋,蕉賴的沒有這個長

Segama一角

Back Packer Lodge酒店

四邑大廈

很早期的日本餐廳

現在所看到的多數是戰後的建築物,據說開始是加雅街,海旁街那裡開始建起,其他地方還是沼澤地,六七十年代到現在一直發展到現在.亞庇的建築物沒有半島那些老店屋的味道,都是一些四四方方,直線條的建築,沒辦法這就是這裡的特色.如今由於地勢的關係還有航空的發達,很多外地遊客喜歡來到風下之鄉,也帶動起酒店業了,酒店不夠應付遊客,街上的店屋開始的慢慢被人改成背包旅客住所,是漸漸失去亞庇的特色?還是逐漸建立起另外一種特色那就由時間來決定吧.只希望沒有那麼一天,市區全是這類廉價旅店就行了.

星期五, 2月 13, 2009

東貢岸的斗磨

Bambangan,醃製起來很好吃

咸魚

本土樂隊

Tarap果

菸草販

東貢岸(Donggongon)是在兵南邦(Penampang)上去一點的小市鎮,也是卡達山杜順人居多,曾經在這裡出過了很有名的領袖Peter Mojuntin,可惜在六六空難裡跟其他部長一起被炸死了.新年前後都有來這裡擺檔,我如常在斗磨裡到處走走.斗磨裡各種種族都有,華人,回教徒土著,非回教徒土著,印尼人,Timor人等.有一兩個老翁喝醉酒,有些太太帶著孩子在檔子賣菜,有些一家人出來買菜,有些人在空著的檔子閒聊,華語,客家,馬來,卡達山杜順語隨處聽見,有些華人會講卡達山語,有些卡達山人會講客家華語,大家各就期位,在辦理自己的事情,有的買菜,有賣茶粿,咖啡粉,菸草,裝飾,咸魚,五金等等.

在斗磨中間有掉著幾個gong,時間到幾個音樂家在那裡就在那裡敲打他們的音樂,一打就是兩三個小時,正當那一邊在敲打的時候,另外一個有賣樂器的檔子也產生共鳴,另外一個太太也在那裡敲了起來,中間還有一個老伯在翩翩起舞跳起sumazau來,在另外因邊傳來"咦!咦!"的喊叫聲,好比豐收節已經到了,只差沒有喝montoku罷了哈哈,好不熱鬧.我在那裡溜達直到老闆收檔才離開.

星期四, 2月 12, 2009

擔波羅裡的一點點

店舖的後門

釀米酒的酒餅

店的屋簷

有壽字樣的鐵花

老店

懸掛式的街燈

斗磨一角還有擔波羅裡吊橋

斗磨一角

擔波羅裡是上神山必經的一個小鎮,多數是卡達山人還有一些華人,生活到融洽,我有幾個朋友是這裡人,據說由於Sulaman大道通車以後車輛都不必經過這裡而上古打毛律而使到這裡的人流減少了不少,朋友的父親也因此結束了在這裡經營的茶店,到亞庇謀生了,雖然如此,擔波羅裡的斗磨卻是很熱鬧的市集,斗磨就在擔波羅裡吊橋附近,年初三大清早就隨我老弟,老爸還有朋友來到這裡,弟弟開檔,我則到處走走,看看斗磨裡賣的東西,清晨的空氣很好,神山吹來的風好冷,獨自走上那聞名的吊橋,享受那徐徐吹過的山風,還有不太熱的太陽,看著那些市民,村民在做買賣,有點羨慕他們能過遠離市區的悠閒日子.吊橋來回走了,到市區逛逛,那裡的老板店也剩下那兩三排,去年一排被大火吞噬了,有一排的水平線已經不平了,也許遲一些會躲不過被拆掉的命運,太陽越來越猛,我回到斗磨裡,收了檔,去找朋友拜年去.

星期三, 2月 11, 2009

我的幼稚園

有壽字樣的鐵門

右邊的操場

正面

當然不是我的,是我上的幼稚園.幼稚園就在我祖屋隔了一條馬路,木板的主要建築物至今還在運作,左右兩旁曾經是草地,如今剩下右邊的草地了,另外一邊由於人口增加而築起了水泥的教室.以前只有大班兩班小班兩班共四班,現在應該不止了,下課時我們都會在兩旁的草地玩耍,或後面的千秋蕩漾,幾株相思豆(以前我都叫紅珠子)樹蔭遮住了陽光,陰涼的屬下也是孩子放學後玩樂的地方,相思豆撿起來也能玩遊戲,有時候在婆婆家沒是幹就會和堂哥堂姐開籬笆門或爬籬笆近來撿相思豆或著蕩秋千.如今課室都還在,大門也深鎖,我只是在外面看進去,試著找回自己的回憶.

星期二, 2月 10, 2009

Jambatan Tamparuli


來到擔波羅裡經過這個橋都會想起那首Jambatan do Tamparuli的卡達山/杜順歌曲,聽懂歌詞的就會去想像那歌裡面的情景,小學的時候除了馬來華語歌,老師都有教我們這首歌還有豐收節的歌曲,雖然不懂卡達山語,但是都能朗朗上口,現在只能依稀記得那旋律還有幾句罷了.本土電台都有卡達山/杜順/毛律語的節目,有時候晚上開來聽聽,簡單純樸的音樂配上他們的歌詞,雖然聽不懂,有那種於世無爭的感覺,做錄音的同學常常會收到他們自錄的demo tape然後要求他們灌錄成卡帶然後面世,街上的卡帶店還能找到一些他們的卡帶,CD,還有卡拉ok等.有機會到擔波羅裡來記得上橋走走.

youtube的影視
才子的Jambatan Tamparuli

新年做的事

周泰盛超級市場外面

年夜市的煙花西施

天橋上的年夜市

每年回家,過年前都會隨媽媽去買年菜,還有一些日常用品,以防新年期間大家都沒有營業有錢沒處買東西,一如以往我們都去周泰盛買年菜,這裡的菜也許經過巴生,有些都不新鮮了,霉跡斑斑,窄小的空間擠滿了年貨,人潮不復去年,我們買了一些,然後再去實威再買一點.再實威遇見了小學一年級的老師,樣子好像沒有老到,只是瘦了一點,買了一些腰果還有一點點東西,市場裡的人潮也是沒有想像中的多,也許是經濟真的收緊了吧.

幾天早上都跟弟弟到各斗磨去賣東西,也順便拍了一些照片,紀錄一下風土人情,只可惜時間總是有限的,如果能盡興的拍的話肯定很好.年二十九到伯母的檔子幫忙,她教會我炒斗亞蘭麵的訣竅,樂群(斗亞蘭麵家)的老闆感慨的跟我伯母說也許他佰年以後斗亞蘭麵會變成絕饗,就好比很多傳統的東西那樣認人老去而消失了.晚上收檔後我跟老弟帶一位朋友去我闊別二十年沒有去跑的年夜市逛逛,體驗一下亞庇人世代的過年方式,夜市裡人潮旺盛,有華人年貨也有土族食物,在那裡也遇上了十年不見的小學同學還有他的家人在一起以及一些朋友.我在天橋上拍了幾張照片就走了.原來這二十年年夜市還是一樣啊,只是心中沒有了那年吵著爸媽帶我們去逛年夜市的期待,童年也許一切都是美好的.

新年間也是跟弟弟到處做生意,他擺檔我就到處串,就是這樣的機緣才能走了幾個地方,不然的話一個人真的很無聊,去一樣的斗磨但是每次都有新發現,可惜過年期間檔子不多,但是也不灭我的興趣,希望有一天能拿個長假,一個個地方慢慢的走,尋找回自己的一些記憶,也希望乘世界在變的當兒能補捉那一點點的生活記事.

我的祖屋


祖屋前


彷彿看見婆婆的影子


漱洗的地方,還有小時沖涼的地方


曬在外面的板,以前的籬笆如今變成了美麗華的牆壁,很冷漠


伯伯,堂哥的工作坊

斗亞蘭市區上的板店逐漸減少,兒童時期的朋友我好久沒有見面,隱約記得他們的店的地址,畢竟我在這裡到十歲就搬下亞庇了,這老板屋是公公在1954年建造的,能屹立至今算很不了,前幾年本來爸爸還有叔叔他們本來想拆掉一起跟隔壁的美麗華一起重建,但是被伯伯婉拒了,隔壁的老屋就那樣走入歷史的隧道,而我的祖屋則留了下來.樓下的家私廠是我們童年的遊樂場,細小的木塊是我們的玩具,伯伯在做他的家私,我們則在一旁做起自己的玩具,偶爾朋友經過會叫一叫你的名字.

家私工作坊再進去是叔叔以前的辦工檯,還有客廳,伯伯的辦公室,神檯.再進門就是飯廳,祖先神位,還有漱洗的地方,也是我們talanjang沖涼的地方,過來則是廚房,從燒材的灶頭變成現在先進的瓦斯爐,從前婆婆就在這裡釀酒製年糕,曬好的衣服都會擺在這裡,黑漆漆的廚房已經加了透明的屋頂,讓陽光能直接照射進來,灶頭隔壁就是沖涼房,廁所則在外面,晚上上廁所是我小時候的噩夢,廁所外的溝渠是小時候捉蚯蚓的好地方,肥肥胖胖的蚯蚓是釣魚的好魚餌,後面則是婆婆種菜的地方,現在已經變成了馬路,祖屋範圍好像小了許多.

樓上則是睡房,以前爸爸幾兄弟的房間現在已經變成了堂哥們房間,小堂姪女變成了我們小時候的樣子,只是現在的小孩都是astro迷,還有電玩迷.沒有鐵柵的籬笆,見證了從前純樸的社會是那麼的安全,不懂這種天下太平的日子會不會再重來.

離開了二十年,變也變了不少,不變也變了許多,不過我的心都停留在那1987年離開的那個時候...

星期四, 2月 05, 2009

飛機上遇見的人

飛回亞庇的飛機上,阿龐夫婦就坐在我的隔壁,原來他回去開電話店兼賣PSP了,放棄了西馬的生意回家重新學習如何修理電話,勇氣可嘉.回來西馬的班機上又給我遇上了阿龐的老婆,她要回來辭職,還有遠嫁澳洲的Abby,她,她的斐濟籍華裔先生還有她的父母過來玩玩,然後去越南旅遊,整個旅程我坐她隔壁,談起了以往中學的時光還有同學們的近況,聽說大家的日子都不錯,她的小嬸也是我們的同學櫻也要生產了,很多寶寶都在這一兩年降生人間.雖然大家都在世界各地,但是臉譜幫了我們很多,大家可以在臉譜裡看看大家的近況,說著說著,兩個小時就過了,飛機停下,我們分道揚鑣,各自回去自己所屬的地方
自訂搜尋

追蹤者

熱門文章

我的網誌清單

網頁